汪永泉 師爺

Wang YongQuan

汪永泉(1903-1987)自幼隨父親汪崇祿在楊家與健侯公練拳,十四歲拜楊澄甫為師(因父子不能同拜一師),同時在楊澄甫(楊澄甫拳照)門下的還有閆月川、牛春明等人。汪永泉先生從1926年即開始教拳,弟子有朱懷元、孫德善、張廣齡、張孝達、高占魁、趙紹琴、孫德明、魏樹人、齊一等。早年曾讓人把"五行捶"譯成英文公開發行,晚年著有《楊式太極拳述真》一書,並在建國後曾任北京市武術協會副主席,于1987年12月6日病逝。

汪永泉在《楊式太極拳述真》一書中提起此一脈技藝的由來,還要追溯到清朝末年時期。那時,楊公健侯奉召出入貝勒、貝子府邸。教授宗室子弟學練太極拳。當時清朝宗室貴胄養尊處優,注重養生遂成時尚。諸多權貴學練大極拳多出於趕時髦的心態,將其視為消遣解悶的娛樂方式,並不真下工夫。

帷宣宗皇帝之長孫溥倫貝子對楊公健侯在教拳過程中偶爾流露出的太極拳技擊功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常將健侯公延請入府討教拳藝,薪俸優沃,恩寵有加。感于溥倫貝子的知遇之恩與格外厚待,健侯公遂將楊家素不外傳之技藝相授。

當時溥倫貝子府中有一位嗜好武術的管家,名汪崇祿。每當健侯入府教溥倫貝子練拳時,都由他接待侍奉。本有武功在身的崇祿公聽到健侯公如數家珍般地講解拳中精要,深感斯技非同凡響,蘊藏著上下古今、天地萬物之至理,又見其所授拳架練法與外界所見所傳迥然不同,實是自己夢寐以求的武藝極品,因而對健侯公分外尊崇,時時留意,處處盡心,事無巨細皆照應得無微不至。

久之,健侯公為崇祿公一片誠心所感,時常抽暇教他一兩個拳式。數年之後,崇祿公的太極功夫日深,加之其為人敦厚善良、誠實守信,深得健侯公賞識,遂欣然收其為入室弟子。

崇祿之子永泉幼而嗜武,七歲開始學"布庫"〔滿語摔跤術),練得筋骨結實、身手矯健。八歲上隨父到楊家行走。健侯公深愛其資質聰慧,允其亦練楊家功夫,並命永泉尊其第三子澄甫為師。從此汪氏父子相伴時常到坐落在京都西城溝沿頭的楊宅向健侯公學藝。永泉也經常受父親的支派到楊家幫著料理些零活雜事,不時聽到健侯、少侯父子們談論拳技。有時講到興頭上,少侯便招手喚他上前搭手聽勁,以證其所言不虛。由於永泉有"布庫"功底,會挨摔而不怕摔,每次被少侯師伯發出的淩厲勁勢一連打上幾個跟頭,總是急急忙忙地站起身來湊到師伯跟前,盼望與等待著其再度出手,因而博得少侯師伯十分歡喜。

當時,人稱"大先生"的少侯公出手不留情,發勁兇狠是出了名的。凡被其淩空拋出者嘗到個中滋味後,都膽戰心驚不敢再靠前。而永泉則經常設法與少侯師伯試手,在被發挨摔中體驗師伯的勁路、威力與時機、奧妙。但始終只能聽勁,從來不敢問師伯是用什麼勁發的。一連十數年耳濡目染,身領心悟。加之前期有健侯公指點,後期有嚴父教誨,故永泉公深得楊家內功勁法之真傳,尤其在揉手方面很有造詣。在後來的幾十年?,他始終堅持早年和父親一道從健侯公所學的老六路拳架的原始練法,所習、所傳拳架與楊師澄甫南下上海等地所教的套路動作及練法不一。

汪永泉宗師七十歲時,應聘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授拳。為了挖掘、繼承楊式太極拳的真諦,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齊一、文學所所長王平凡商定邀約樹人學習拳藝並記錄、整理宗師所授的拳論、拳架之教程,以幫助宗師出書,將這一瀕臨失傳的瑰寶向社會推廣,並再三叮囑樹人要親身將拳藝繼承下來以傳後世。



汪永泉大師 老六路珍貴拳照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