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內功心法秘要舉例:藍晟 作

雖然太極拳愛好者都試圖讓自己內功深厚,從而實現"我命由己不由天"、"延年益壽不老春"的夢想,然而,因內功心法之秘要自古以來很少流傳於世,所以儘管修煉太極拳的人都知道內功這個詞,也一直在追求,但對什麼是內功的本質,如何才能更好地進行內功修煉,卻迷茫懵懂,甚至一些太極拳名師也都對之閃爍其詞、模棱兩可。最有意思的是,外國人也對內功的秘密感興趣,只是他們的研究多從金庸的武俠小說來探討,所以,他們更是隔靴搔癢,只能用類比的方式來表述:"那就是魔法"(美國暢銷小說評論家阿爾蒂爾語)。

內功心法從古至今"法不傳六耳"
筆者曾聽過一位師兄講過一個向陳氏太極拳泰斗李經梧學習內功心法的經歷:

我每星期都到李經梧老師家學拳,幾年後,李老師特別喜歡我,就教我練內功心法的方法,並吩咐我不要告訴別人。我回來自己練的時候,被一個也跟李老師學拳的朋友看到了,因我抹不開面子,就教給他了。有一天,我和這個朋友一起拜訪李老師,結果,這個朋友不知不覺中就問起那套內功心法的問題。李經梧老師一聽,馬上呵斥我,讓馬上離開他家,不准再來。從此往後,我再也沒有見到李老師。

筆者師爺叫汪永泉,他從7歲開始就跟楊式太極拳第二代傳人楊健侯學練楊式太極拳老六路,由於這套拳包含著豐富的內功心法的內容,所以他被要求保守這個秘密,傳拳可以,但不能教授內功心法。魏樹人老師在其《楊健侯秘傳太極拳內功述真》一書中曾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1957年底,北京市武林界的知名人士聚集在體委召開武協會議,會上崔秀臣、王俠林、孫劍雲等皆向先師討教楊家太極拳功夫的真諦。當時先師毫不通融地表示不能在會上公開楊家的秘密,自此武林界朋友皆知先師珍視楊家絕藝,不肯向外界透露的剛直性情。

其實,不輕易傳授內功心法的習慣,和"傳拳不傳功,傳功不傳訣","教了徒弟,餓死師傅","法不傳六耳"等規矩有關,更和這些內功心法得之不易有關。

什麼是內功心法
那麼,什麼是內功心法呢?由於太極拳來源於道家文化,所以其內功心法的表述多與道家文化的語彙和修道的階梯進程有關。一般來說,太極拳是太極拳架、太極術、太極道的融合體。這?的太極架指的是形體動作,太極術指的是內功心法,太極道指道德修養。也就是說,真正的太極拳或者說太極文化應該包括以上3個方面的內容。如果只進行一方面的學練,則表明沒有得到太極拳的真諦。如果只練太極拳架而沒有內功心法(太極術),則只是在空描,沒有深刻的神意氣之內涵和功夫上身的內在體驗;只有內功心法沒有拳架的變化,則生命活動就缺少了的物質載體;只進行道德修養沒有拳架(陽面)和內功(陰面)的滋潤,則不易達到"延年益壽不老春"等太極拳修煉的終極目的。

我們應該明瞭,神意氣本身就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內涵和修道達真的修煉內容,是事理合一、理法不二的表述。對於太極拳來說,神意氣也同樣是構成傳統太極拳藝之內功3個要素,所以,如果給內功心法下一個定義的話,我們可以這樣認識:心法是符合生命活動及事物發展規律的途徑和訓練方法;內功是通過這些途徑和方法訓練所積蓄而成的能量及內向性的體驗。或者可以這樣表示,內功是指和太極拳形體動作(陽面)互孕的神意氣所積蓄的能量,而心法則是積蓄能量的策略和途徑。

內功心法之身心調整方略
內功心法的修煉主要是對神意氣形的身心錘煉,這種錘煉不是隨隨便便進行的,而是通過一定程式的身心調整,使精神狀態(意識狀態)和生理狀態(形體動作)從雜念紛呈的"五馬分屍"和"四分五裂"狀態,進入內心寧靜(心中一靜)、意識專一(專注一方)、氣血通暢(氣遍周身)、形體放鬆(松穩慢勻)的境界。如何做到這這些呢?首先要明確,這是一個長期的身心修養過程--"修"是修正、修改、修復不符合太極拳拳理要求的身心狀態,"養"是培養、培育、滋生出符合太極拳拳理要求的身心狀態--這個過程要貫徹太極拳鍛煉的始終,這其中,身心調整是進行內功心法修煉的前提條件。內功心法之身心調整的方略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無中生有
許多人都知道無極生太極這句話。但是,什麼是無極,什麼是太極呢?所謂無極者即"無",所謂太極者即"有",無極生太極即"無中生有"之意。此外,道家所說的"無極"也有身體的意思。身體這個無極處於寂然不動的狀態就是"無"。如果這個"無"有了運動,比如,我們的心(頭腦)發出指令,所謂的"心為令"--念頭(意念)一動,這就是太極的動,也就是身體?邊有了"有",這個"有"是神(精神或者意念的發韌點)意(意念)氣(內氣和外氣)的變化及運動。這就是無中生有。這個"無中生有"也是指太極拳愛好者通過長期的習練和體悟而產生一種特異能量、一種新生物質的過程--太極拳老前輩所說的"身上有了東西",或者說"功夫上身了"--通過假借修真或意念造型導引這種特異物質的產生和聚積過程,也是一個"無中生有"的過程。無中生有乃太極拳內功修煉的總綱。

2. 神為主宰。
太極拳強調神為主宰。神是指人的精神、意念的發軔點。比如,做任何太極拳的過程必須做到鬆散通空。意念想"鬆散"、想"通空"等都是神為主宰,也就是意念在?面起主導作用。主宰就是要發揮主導的作用--讓自己的精神氣質和意念的發軔點做主人、發指令。神為主宰,主宰誰?其中一方面就是主宰意念的運動。也就是練拳的過程中只管意念不管氣。氣是被姿勢催發出去的。一開始練太極拳就以神為主宰,養成了這樣的思維習慣,則"階及神明"的境界就有達到的一天。如果不養成"神為主宰"的習慣,而是"形體主宰"、"氣為主宰",則就會真正的"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了。

3. 調整虛實。
調節虛實的關鍵是分清虛實--重心所在為實。怎麼調節呢?主要從兩個方面努力。第一,從形體上調整虛實。1先要把兩隻腳的重心調一調(往當中調),使身體左右平衡;2用腳來調整;根據具體情況把重心放在腳掌、腳心或腳後跟,使身體前後平衡;3通過整個身體的平衡調整虛實。不同的動作當中有不同的姿勢來互相平衡。第二,要從意念上調整虛實。意念往哪放,氣就跟著過來往哪兒集中,這兒就是實;相反的方向氣少了,那邊就是虛。意念所在處為實,意念不在處為虛--在鍛煉的過程中多注意這個問題。此外,在運動的時候,如果有往前的力量,則意念要向後;如果有往後的力量,則意念要往前。

4. 圓活綿聯。
一般來說,圓有幾個方面的意思。第一,在動作構成上,每個動作的運行過程中要有圓的內容在?邊。第二,形體各個部分之間要圓。若不圓就容易僵,一僵氣就停滯了,就不通了。這就是所謂的"圓空法生"。怎樣才能做到圓的呢?按照太極拳"腋窩像夾著個熱饅頭"、"勒腰束氣把襠撐"等要求調整好身形。綿聯不斷的內涵主要有3點:1動作的綿聯--動作綿聯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姿勢無論怎麼動在運轉過程當中要綿聯不斷,也就是動作要均勻;綿聯的另一個意思就是動作間的轉換要綿聯。2氣的綿聯--每做一個動作,不能光想著形體,還得考慮氣。3意的綿聯。太極拳為了把兩手的氣煉整,主要採取的方法就是兩手一合一開的同時,想著手?邊有球,跟著脹大,一撒手就掉了,這麼連著動,意的綿聯就容易養成了。

內功心法之秘要訣竅
千百年來,太極拳的內功心法之秘要很少形成文字,形成文字的東西永遠表述不清身心的感覺和身心的獨特體驗。這些感覺和體驗是內向性運用意識引起的內氣催姿勢的變化規律,這些規律,就是拳家們所說的內功心法。現在,我們擇其要地簡述其中的部分內容。

1. 周身一家。
周身一家是傳統太極拳家最為推崇的太極境界之一。周身一家就是時刻保持周身的整體性,不顧此失彼。任何動作都是有前就得有後,有左就得有右,不能光想到一個方面。如何做到周身一家呢?太極拳老前輩們留下了許多方法。

第一,身如鐘鼎。要求不管坐著還是站著,都要意念像一口鍾一樣把整個身體都罩起來,這樣周身的氣也會整起來。

第二,內外相合。傳統的養生法要求周身一動無不動,如何做到呢,主要的方法就是有內三合和外三合。內三合要求把神意氣有機地結合到一起,外三合主要是用意念把肩和胯連上,把肘和膝連上,把手和腳連上。意念這樣一連,百會再一提,感覺就不一樣了。此外,內外相合的方法有3圈相摞等。

第三,一身備五弓。"一身備五弓"的五弓是:脊柱一張弓,上面弓梢是大椎到枕骨,下面弓梢是尾閭,弓背是脊中到陽關(這個弓背較長一點);上肢一張弓,肩到脊柱和手分別是弓梢,肘關節是弓背;下肢是張弓,胯骨到髂骨和腳分別是弓梢,膝關節是弓背。每個弓梢都不是一點,而是展開的。如何做到"一身備五弓"呢?關鍵是用五弓之意來代替軀體。

2. 內外相合。
隨著功夫境界的提升,"外三合"和"內三合"有了基礎,還必須做到內外相合。如何做到內外相合呢?可以用意念造型的辦法,假想自己的身體是一個大圓氣球,在球內有一個水平線和垂直線相互交叉的十字,十字交叉處在圓心,好比是自己的中心點。練拳時要求的"四梢平"就是指十字橫豎線的四個端要保持平衡。找平的要領是:十字的橫線標誌著兩肩相平,保證人體不致傾斜;十字的豎線垂直在百會穴與尾閭之間,從而就能體現出"虛領頂頸"和"尾閭松垂"的內涵。胸椎前側的十字線交叉點即是身體的中心點,這是練習太極拳必須注意的關鍵之處。內外相合要求把身形和內勁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出太極拳的特殊功能和作用。但是,這種結合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只有通過認真鑽研和刻苦磨練才有可能實現。

3. 鬆散通空。
有的老師講鬆散"就像十三層塔層層疊疊",有的老師比喻鬆散"像煙灰一樣鬆散",而汪永泉所傳揚式太極拳老六路的秘法就是練"三道氣圈"--這是直接練習鬆散通空的保密之法。經常進行三道氣圈的訓練,逐漸就會"氣遍周身不稍滯",不光能感覺到自己身上的三道氣圈,甚至能感到對方的三道氣圈(這還只是初級的神明),揉手時可以運用這三道氣圈,比如,用自己的氣圈或者自己的意念非常快地碰對方的肩圈或者胯圈,則對方會被彈到拙力所遠不能及的距離等。當然,我們現在練三道氣圈主要還是為了養生。如何進行三道氣圈的訓練呢?用"意念造型"的方法--用意念道出一個三道氣圈的形象來--等練得有了基礎,自然就會有感覺。剛開始只能是想像(意識導引的意識圈),然後是氣的因素強化,到最後自然而然形成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彌漫圈。

由於篇幅的限制,筆者只能蜻蜓點水的把內功心法理法之髓核做一些簡單的梳理和闡述,更豐富的內功心法之內涵必須在行拳走架的過程中來貫徹體現。此外,除了以上總則外,內功心法還有專門的煉神煉氣煉意的內容。

1 Comments:

Anonymous 匿名 said...

各位大师好!
我是大陆的一位太极拳爱好者,如大师能告诉我在大陆可以学习魏老师的老六路那就很好了,是盼是谢!
我的E_MAIL:jinyuzheng@126.com

12:45 下午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