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六路的具體要求 / 魏樹人、齊一整理

第一,身形要自然調直,不偏不倚。老拳譜所講的”中正安舒”、“虛靈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都是說明這一要求。前面講過的開胸張肘是練養生架子的必爹條件,如果胸不開、肘不張、頭頸不調直,意就不能舒巍,氣就不能松;通,精神就提不起來。但開胸不是挺胸,張肘不是撐肘,立頭頂不是挺脖頸。習練者必須特別注意。調直身形一定要自然,使頭、頸、胸、背、肩、肘都感到舒適放鬆。

第二,全身放鬆。各個關節、每塊肌肉都要放鬆,使全身無絲毫僵硬之感。全身放鬆時,下腹部(丹田)要始終鬆弛微鼓,絕對不能緊張用力。“氣沉丹田”不是“氣壓丹田”,須用意使之自然放鬆。全身重量不要壓在膝蓋、小腿和足腕,要全部松到腳底。

第三,內外相合。拳架運動中,內氣和外形必須協調配合。要“以意導氣,以氣運身”。習練時應注意順乎自然,務必使全身始終感到舒服、暢通、得意。不可外部動作先行,強制內氣供應,使用拙力必然全身緊張,於養生不利。練拳時,先要全身放鬆,才能使內氣從脊背通過肩、肘、腕達到手上。然後,再把內氣接回運行於體內,如此往還,仿佛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形成正姿勢時,要周身松、軟、圓、活。不勉強,不過分,合乎標準而又尚有餘力。

第四,開合適度。在一開一合之間要掌握適當的分寸,特別是開的姿勢不能過分。如果過分地開了再開,就會導致意氣散亂,姿勢與內氣相脫離,長久下去還會耗傷內氣。開了以後就要及時地合,使意氣復原。保持內氣舒適平穩,有益於養生。因此,必須注意對於難度較大的姿勢動作不可過分追求。發現內氣不夠用時就不要勉強,以免傷身。要掌握以適當的內氣去支援相應的姿勢,保證內氣圓活不散,姿勢自由適度。使每一個動作都在一開一合中有節奏地運行。練功初期可假想由體內散出肩、腰、胯三個氣圈,藉以習練內功。隨著功夫的不斷精進,氣圈便會逐漸從無到有,由弱變強,並能收到較好的養生效果。

技擊拳架要求把內勁通出手外,稱為“功夫出手”,意在影響虛擬的對手。每一個姿勢除了前面提到過的基本要求外,還要學會散放內勁。例如:手勢要由中心發出,並且做到內勁通出手外一至三尺,然後還能將意氣順著原路收回,機動靈活地變換姿勢。每個姿勢可分為起點、運行、終點、變換四個步驟進行。起點時,內勁要貫通放鬆於全身,以圓活的內氣作用於身形手勢,使之運行自如。運行時,保持周身的圓活內氣,使動作平穩、均勻、緩慢地運行,不要有停滯和頓挫。到達終點時,自身的神意氣要集中,內勁出手發向集中點。終點並非極端,還要留有餘力,可進可退,以達到得意為限。蓄有供轉換姿勢用的內勁,才有可能靈活地運用於各種招式。變換時,要和終點的姿勢連接起來,運用圓活的氣圈把散發出去的神意氣接收回來,再變換為下一個姿勢。內勁要通過這種轉變發揮作用,形成“化”與“發”的威力。“發于中,形于外,達於四圍”,是形成氣圈的關鍵,而肩、腰、胯三個氣圈,對於技擊來講又是非常重要的。“肩圈”主要保證肩、肘、腕、手的靈活變柳;“腰圈”主要保證腰的自如旋轉和供給全身各部位發勁;“胯圈”主要保證下盤穩固,進退靈活,以虛實步伐配合上肢活動,支援發勁。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