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太極拳的七個階段 / 魏樹人、齊一整理
第一,打基礎。
練拳一般都從盤架子開給,要領是盡可能地做到松、穩、慢、勻,以達到“運勁如抽絲”為目標。
第二,內外相合。
在掌握套路的基礎上,要求內氣與外形相互配合,一致運行。每一個姿勢都要“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動作自然,絕不勉強。如果一味追求外形,非但對內功的增長不利,有時還會傷身致病。
第三,上下相隨。
拳架的每一招每一式都要求做到內外相合的上下相隨。內氣舒適暢通地貫注到外形姿勢上,是免於僵滯的先決條件。動靜鹹宜,以靜待動,動無一處不動,靜無一處不靜。練拳過程如行雲流水,上身與下身的動作互相協調,做到上下相隨,主要是從頭頂經尾間到足心要互相配合,把意氣下沉到腹腔,然後疏散到四肢,再合到中心,使上下一體,四肢配合。兩臂的運行要在身體周圍的氣圈之內,運動的方式要鬆軟圓活,不用強力。以腰胯帶動下肢,兩胯鬆散,兩腿放鬆,使意氣得以下沉到足心。移動重心時,兩足要互相配合,協調運動,輕靈地變換虛實。
第四,拆架子。
練習太極拳是為了學以致用,要學會用就得“拆架子”。拳架套路不是固定不變的。應當掌握要領,靈活運用。上面已經說過,太極拳的功效,大體上:丁以分為兩個方面:
1 .養生方面。太極拳每一個姿勢都有起點、運行、終點、變換四個環節。習練時要把內氣運用於上述各個環節以至練拳的整個過程。內氣充實才能使內臟得到保養,並使筋骨皮也同時得到鍛煉。養生功夫的練成,主要決定於內氣。
2 .技擊方面。
技擊功夫主要體現在招術的實際應用上。“招”是固定的、有形的,有時可以得心應手,有時就不起作用。“術”是靈活的、是無形的,是神、意、氣結合的運用,要求空靈而不僵實。“術”在應用時要有明確的方向。一接手就要“聽”懂對方的動向、出勁的勁端和勁源議及力的虛實。聽勁靠“術”而不是用“招”。發勁時也要靠“術”控制對方,迫使對方作出反應,當其在不合適的條件下找合適的時候,就容易暴露中心。這時應該引出對方的中心,只有在其失“中”的情況下才能發勁。因此,在交手時,不能只用“招”,不用“術”,也不能“招”、“術”分離。應運用神意氣和手法的結合,形成“招”中有“術”, ”術”中有“招了。
第五,拆手。
練拳的每一個姿勢都要靠手指明方向,因此,要練出知己知彼之功就得“拆手”。內氣是否舒暢、得意,和身形、手勢密切相關。身形和手勢都不是固定的.而要變換靈活,正所謂“手無定向,身無形”。但是,動作要符合太極拳養生和技擊的原則、要求,不能妄動或亂。例如在揉手時,與對方一接觸,便要通過“聽”、“問”、“拿’,、“化”、。放”等功夫,隨機應變地控制對方。為了清楚地瞭解對方“勁”的變化情況,佔據主動地位,身形、手勢都要變化靈活,在無形中給自己的內氣找到出路,使對方處於被動狀態。身形是手勢的後援,身形與手勢在知己知彼之功中起著關鍵作用。
第六,分勁。
當練功時能將神、意、氣集中於一點,並體現在每一個姿勢上時,就會做到“分勁”。太極拳區別於一般長拳的根本點在於發揮內勁的威力,克服後天形成的拙力。運用輕靈多變的手法乘人之勢、借人之力,克敵制勝,以達到“妙處全憑能借力,得來全不費功夫”和“四兩撥千斤”的妙用。
第七,人化境。
練習太極拳的最高境界就是進人化境,即經過長期的訓練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功夫到此方能真正體驗到太極拳的奧妙。在養生方面,做到了心性純靜,便可以強身治病,延年益壽。在技擊方面,做到了“一接即通”,便可以隨機應變,無往而不勝。練習內功的關鍵在於神、意、氣的運用自如。老拳譜上講的“無形無像,全體透空”指的就是功夫高超者在推手勝人時外形看不出多大動作,招勢越化越小乃至給人以外形動作消失之感,而其自身則感到輕靈通暢。功夫達如此境界,會體驗到一種飛躍。這看來是異乎尋常的變化,實際上是正確苦練的碩果。
練拳一般都從盤架子開給,要領是盡可能地做到松、穩、慢、勻,以達到“運勁如抽絲”為目標。
第二,內外相合。
在掌握套路的基礎上,要求內氣與外形相互配合,一致運行。每一個姿勢都要“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動作自然,絕不勉強。如果一味追求外形,非但對內功的增長不利,有時還會傷身致病。
第三,上下相隨。
拳架的每一招每一式都要求做到內外相合的上下相隨。內氣舒適暢通地貫注到外形姿勢上,是免於僵滯的先決條件。動靜鹹宜,以靜待動,動無一處不動,靜無一處不靜。練拳過程如行雲流水,上身與下身的動作互相協調,做到上下相隨,主要是從頭頂經尾間到足心要互相配合,把意氣下沉到腹腔,然後疏散到四肢,再合到中心,使上下一體,四肢配合。兩臂的運行要在身體周圍的氣圈之內,運動的方式要鬆軟圓活,不用強力。以腰胯帶動下肢,兩胯鬆散,兩腿放鬆,使意氣得以下沉到足心。移動重心時,兩足要互相配合,協調運動,輕靈地變換虛實。
第四,拆架子。
練習太極拳是為了學以致用,要學會用就得“拆架子”。拳架套路不是固定不變的。應當掌握要領,靈活運用。上面已經說過,太極拳的功效,大體上:丁以分為兩個方面:
1 .養生方面。太極拳每一個姿勢都有起點、運行、終點、變換四個環節。習練時要把內氣運用於上述各個環節以至練拳的整個過程。內氣充實才能使內臟得到保養,並使筋骨皮也同時得到鍛煉。養生功夫的練成,主要決定於內氣。
2 .技擊方面。
技擊功夫主要體現在招術的實際應用上。“招”是固定的、有形的,有時可以得心應手,有時就不起作用。“術”是靈活的、是無形的,是神、意、氣結合的運用,要求空靈而不僵實。“術”在應用時要有明確的方向。一接手就要“聽”懂對方的動向、出勁的勁端和勁源議及力的虛實。聽勁靠“術”而不是用“招”。發勁時也要靠“術”控制對方,迫使對方作出反應,當其在不合適的條件下找合適的時候,就容易暴露中心。這時應該引出對方的中心,只有在其失“中”的情況下才能發勁。因此,在交手時,不能只用“招”,不用“術”,也不能“招”、“術”分離。應運用神意氣和手法的結合,形成“招”中有“術”, ”術”中有“招了。
第五,拆手。
練拳的每一個姿勢都要靠手指明方向,因此,要練出知己知彼之功就得“拆手”。內氣是否舒暢、得意,和身形、手勢密切相關。身形和手勢都不是固定的.而要變換靈活,正所謂“手無定向,身無形”。但是,動作要符合太極拳養生和技擊的原則、要求,不能妄動或亂。例如在揉手時,與對方一接觸,便要通過“聽”、“問”、“拿’,、“化”、。放”等功夫,隨機應變地控制對方。為了清楚地瞭解對方“勁”的變化情況,佔據主動地位,身形、手勢都要變化靈活,在無形中給自己的內氣找到出路,使對方處於被動狀態。身形是手勢的後援,身形與手勢在知己知彼之功中起著關鍵作用。
第六,分勁。
當練功時能將神、意、氣集中於一點,並體現在每一個姿勢上時,就會做到“分勁”。太極拳區別於一般長拳的根本點在於發揮內勁的威力,克服後天形成的拙力。運用輕靈多變的手法乘人之勢、借人之力,克敵制勝,以達到“妙處全憑能借力,得來全不費功夫”和“四兩撥千斤”的妙用。
第七,人化境。
練習太極拳的最高境界就是進人化境,即經過長期的訓練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功夫到此方能真正體驗到太極拳的奧妙。在養生方面,做到了心性純靜,便可以強身治病,延年益壽。在技擊方面,做到了“一接即通”,便可以隨機應變,無往而不勝。練習內功的關鍵在於神、意、氣的運用自如。老拳譜上講的“無形無像,全體透空”指的就是功夫高超者在推手勝人時外形看不出多大動作,招勢越化越小乃至給人以外形動作消失之感,而其自身則感到輕靈通暢。功夫達如此境界,會體驗到一種飛躍。這看來是異乎尋常的變化,實際上是正確苦練的碩果。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