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勳老師 隨筆錄 (十三)

我學過拳擊、擒拿、少林拳、跆拳道、空手道、螳螂拳、陳氏太極拳、八極拳、楊氏太極拳、詠春拳、鶴拳、八卦掌、太祖拳、八肘、形意拳,每一派都有其特長與優點,對我現在的武藝也都有所助益。從事武術教學迄今已三十多年,訓練出許多國際級的跆拳道金牌選手、奧運金牌選手,以及世界國術散打金牌...等。年輕時,我也算得上是台灣跆拳道界響叮噹的風雲人物,到今年為止,我的跆拳道段位可以升至八段,但我離開跆拳界已十多年。

學習太極拳迄今,從1983年到現在2006年,我跟隨過十二位老師,每位老師都有其優點及內涵,讓我很用心去學習。在台灣,太極拳界的人應該都知道我的程度,包括幾位協會理事長。很多回,國外人來台灣試手,都是我下場應付,從來也沒給台灣丟過臉。不只是外國人,台灣很多中生代的太極拳高手,也多曾找我試手、試勁,其中不乏知名的太極拳界會長、理事長。自己曾經八十多次赴中國,與各門各派的武術高手切磋,大家都很喜歡與我交流武藝,因為我都是讓人出手,自己很少發勁,彼此皆相知相惜,最後都變成好朋友。我捨棄教授跆拳道這個在台灣人口中所謂的「金飯碗」,一頭栽入太極武術廿多年,並有幸碰到恩師 - 魏樹人。

魏老師所傳的太極拳有別於他人,特別巧妙、合理、輕鬆且自在。跟恩師揉手,那種感受絕非筆墨可以形容,使我深深著迷。魏老師教學認真、用心,不管是在理論,還是應用方面的解說,都非常合乎拳經、拳論,讓人對楊氏太極拳有更深的體會。我跟魏老師學拳大部分時間是一對一,先理解八大勁法,再理解九大理法,等到勁法和理法都熟了,才能學拳架,並兼學拳架用法及揉手應用,最後在由魏老師解析拳經、拳論。有時我到北京,早、午、晚都纏著魏老師,因為我比較愚鈍,很多問題我都反覆求教,不斷體會,魏師總是不厭其煩地再三解釋、示範,並同我演練。有時沒練好,魏老師還不准我走。每當我在北京學習過後,我都會跟師兄弟及學生共同研究、討論,到處跟人交流、驗証,一有問題、疑惑,一定馬上打電話求教魏老師。經由自己不斷地學習、應用、修正,到近幾年才算小有成就。並經魏老師的口頭應允,方才可開始行走天下。老人家還交待,千萬不要出手傷人。他還說,要是有比他老人家所教更好的太極拳,我不能自己偷偷練,恩師他也要學習,願意跟我當師兄弟。這種莫大胸襟,實在令人折服。

我到中國大陸八十多趟,到處與不同門派、不同高手交流武藝。也常去找我的六師兄 - 湖南長沙劉應文研究老六路及揉手。到過上海也有三十多趟,剛開始跟著孫派(孫祿堂)門人壽關順老師學形意拳,後來我倆成了好友,往後每次到上海都邀我寄宿他家,天天研究探討武術。因為他武學境界及層次都很高,又有大智慧,而且人品、武德都很好,所以常常一住就是一、兩個禮拜。壽老師經常鼓勵我,說魏老師的東西實在太好了,現今中國大陸已經找不到了這樣珍貴的武技了,叫我不要再浪費時間去追求其他武術了,趕緊將魏老師的東西學好,以免抱憾終生。這就是兄弟,本身功夫那麼高,見識到魏老師所傳的功夫,馬上知道是楊家很少外傳的東西,還大力鼓勵我趕緊去學習。為了這句話,平時只要經濟許可,我都會飛去北京去找魏老師,現在算起來,前前後後,我也已總共去了廿六趟。

魏老師教的楊氏太極拳,輕鬆自在、不流汗、肌肉不酸痛、不會受傷(揉手發勁除外),這樣的功夫叫「意氣之功」,因為不費力氣,所以就算到老還能不斷突破。它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都跟一般楊氏太極拳有所不同,看起來細膩、巧妙的太極拳,當用起來又能發揮如此渾厚、紮實的勁道,真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

汪師爺(汪永泉)、魏老師(魏樹人)所傳下來的楊氏太極拳,內容博大精深,尤其是揉手勁法、基礎、應用理論、心法,與我過去所接觸過的楊氏太極拳有很大的差異,它的合理性、實用性,對於沒有接觸過的人來說,是十分難以體會的。不過只有一接觸之後,我相信所有人一定會為其所深深著迷。很多人常在問,楊氏太極拳推手跟揉手到底有何不同?其實簡單來說,揉手就是楊氏太極拳的綜合應用,而楊氏太極拳推手指的是有限制的太極拳運動。古老的楊家揉手,因其風味獨特、應用合理,少有所謂「推手」的成份,多是摧發、斷拍、拽炸、針勁、箭勁、鞭勁、杆勁、槍勁、鎚勁...等。其中也有所謂的「錯勁」,它在揉手應用最多,是接勁側的應用,用法非常巧妙,是破勢技巧之一。而八法中的各種勁法及勁路也跟傳統的太極拳不太相同,像是「肘靠勁」,是在得機得勢時,摧發用的,分為向前及向後,它是同時兩種勁一起使用、摧出的,完全是意氣之功,外形自然相應。另外,像是「采勁」,也分三段,應用時非常巧妙、合理。八種勁法,應當配合身形、步法,這樣更能發揮效果。這些東西都是原本只在楊家院子裡頭傳的東西,跟現今流傳在外的楊氏太極拳有極大的差異,雖然拳架名稱完全一樣,但招式上無論在外形或是理法都大不相同。當年是汪永泉師爺應「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之邀,為保留古老楊氏太極拳珍寶才傳出。套句汪師爺所說:他老人家要是不把它傳出來,有些東西我們追好幾代也無法追回。我以前並不以為意,直到近年,因為常跟無數人交流,才深深體會其堂奧,所以發願終生學習。

這一派楊氏太極拳首重「神、意、氣」。所謂意氣之功,是指它經由正確的練習途徑,結合意念與氣勢,做出合理的應用與變化,練至功深時重外不重內、內與外合,借對方與四面八方的氣機、氣勢、能量,是一種增補性的練習與應用,而不是損耗性的練習與應用。而且它重意不重形、重外不重內,隨時可以變化,比較不易被對手察覺。意氣的東西,不是形,是可變的,所謂有法有破,武術應用,只要對方知道,就有辦法應付。太極十三勢,全都是意,都是借勢、順勢、應勢,而絕非形。明白太極訣,理解十三勢,有了正確觀念,才能循序漸進,開始練習楊氏太極拳。

汪師爺(汪永泉)、魏老師(魏樹人)所謂的太極拳三道氣圈,指的是經由意念跟氣勢結合,在肩、胯產生各約一米,在腰圈產生大約八十公分的三道氣圈。在適當的訓練之下,氣圈由無慢慢變有,由不知慢慢變稍為知道,由沒用變稍為有點用,練了一段時間以後,氣圈的意念跟感覺會比較具體,它會隨著意念集中、分散、前移、後退、旋轉、消失、出現、聚攏、擴散,以後再結合立圈、斜圈、螺旋圈、天之勢、地之勢、五行勢,所謂三才、六合,這三道氣圈才能變為更具體,才能較為有用,再經過不斷的反覆練習,熟能生巧,才能趨於實用,然後再配合身法、步法、手法、腳法,把意氣跟動作結合再一起,注重意氣,慢慢淡化動作。因為意氣可以千變萬化,不容易被對方知道,所謂有法有破,對方要是高手,只要他感受得到,絕對無法成功。尤其是楊式太極拳是屬於比較近身的武術,很多是肢體接觸的技巧,動作更容易被對方察覺,所以說意念、氣勢好變、動作不好變,不只是要得機,還要得勢才能摧發,意氣的應用一定要非常熟練,才能得機得勢摧發之。所謂意再先,肢體自然相應,最好不知道自己有用力,要不然一定折回,甚至折回六、七成,結果傷人反而傷己。意氣一定要結合動作,若只用意氣打,那是屬於特異功能。

為了三道氣圈的問題,我曾與香港網友討論,許多人因為沒接觸過所以質疑,這點可以理解。更有美國網友提出用塑膠布蓋住身體,讓意氣把塑膠布撐起,以證明三道氣圈的存在。猛然一看,這樣的問題似乎有點道理,但大家可以想想,就算可以將塑膠布撐起,但有何用?攻擊者還是可以對他不斷攻擊,若只能挨打不能還手,這種傻功夫我不練,我可以不用手的拙力,透過塑膠布與對手周旋,甚至把敵人勁道還給敵人,從對手四周與對手因應,這都是我每天所練習的,我很輕鬆、自然可以做到,這就是所謂三才、六合勢的應用,是我們基本心法。所以說,這是意氣之功、神在內、意氣在外,三種東西結合應用變化,這就是楊家太極的特殊之處,它會隨著不斷練習,越來越實用,越巧妙,到老還能不斷進步。

綜觀天下之太極拳可分養生架、技擊架,有老架、新架、大架、中架、小架、長架、短架、練架、用架、快架,各派有各派的練法。而楊氏太極拳老六路的特點是,除雲手是以腰帶肘外,其餘三十六式都是以肘帶腰,這是非常特殊的。跟我以前所學楊式太極拳大都是以腰為軸,腰轉帶動所有動作,魏老師告訴我要拿腰是當後援,先遞肘、騰手,再轉動軸心,這屬於技擊架,與一般楊氏太極不太相同。

關於太極拳的陰陽,有很多種解說,在楊氏太極拳中,我們把看不到的簡稱陰,所謂意氣之功(式),而那些看得到的簡稱陽,所謂形體(招),把有形與無形結合起來,結合陰陽,才稱為太極拳。只有意氣,沒有動作,如上所述,那是特異功能。汪師爺系統傳承的太極拳.分為三階段:
(一) 初級階段 (從無到有),第一進程:形體基本要求。第二進程:招中有術、術從招出。第三進程:初識內功理法。
(二) 中級階段 (從有到繁),第一進程:引證神、意、氣。第二進程:運用心勁。第三進程:奧妙出現。
(三) 高級階段(從繁到空),第一進程:萬法自明。第二進程:陰陽孕育。 第三進程:無形無象、無我無為。都是有程序、有階段、慢慢訓練出來、體會出來、培養出來的,但是還要去反覆淬練,不斷應用、不斷修正,才能有所成就,魏師說我們這一代,要是再不重視,那就很難再練出前輩那種境界了,所以我一直說,我是個楊氏太極拳的學習者,願終生練習。

要練好楊氏太極拳,在學習階段,要先有所謂的整勁觀念。因敵變化應用之,守規矩而後脫規矩,脫規矩中合規矩,先練出結構勁、三才勁,再練出三節勁、六合勁,這是我的練習方式,也是我這四十多年來的武學心得。

四、五年前,台北縣的太極拳教練研究班找我去上一個月的課,我當時戒慎惶恐,我的師兄弟,還有很多朋友都跑來幫我打氣。而當課程結束之後,大家都說我所講述的內容比他們預期好許多,尤其是風格獨特的架式。這兩年我更用心,也越來越能明白、瞭解楊家太極的真正內涵。太極拳有練架、有用架,我喜歡用架,拳架練得少,所以打起拳架來,沒有魏老師來得輕靈飄逸,當然這也是因為魏老師的程度高出我太多。我的拳架也有很多種風格及打法。習慣上我幾乎都是蓄而不發,除鞭意,看起來剛猛,但是基本上還是蓄而不發。

1 Comments:

Blogger Unknown said...

請問在加拿大西岸温哥華有傳承師傅可以學到這門好功夫?

11:31 上午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