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勳老師 隨筆錄 (十一)
開合相寓、正偶相化、方圓相生、曲直相求、快慢相勻、兩膊相繫、上下相隨、剛柔相濟、內外相合,是所謂太極訣。雖每個門派、每個太極老師各有不同解釋,但一理而貫之。學習汪、魏傳承的太極拳訣,合理、巧妙、實用、且變化萬千。理解九大理法,練習楊式太極拳,要循序漸進,方不致於偏差,且不容易被人誤導,不因為觀念、原則錯誤,而引起身體受到傷害,輕鬆自在。且練習楊家真傳太極拳須先明瞭理法,才能開始學拳。而不是先學拳再來研究理法,應該是比較正確途徑。
楊家揉手功法,包含心法、手法、勁法、兵法,理法之多,難以記數。最基本的就有數十種,包含了意在先、十字錯位、背貼氣、球碰壁勁法、錢投鼓勁法、鐘身、鐘鎚、點中求勁法,內容都是所謂的意氣之功。再結合滾、錯、折、磨、搓五大勁法,加上六大鎚法,以及鞭、杆、槍勁法,成為一種特殊的技擊應用體系,有別於推手,一般外面極少流傳。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推手就是揉手,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觀念,簡單來說,揉手就是楊氏太極拳的綜合應用,內含許多技擊技法,實戰意味濃厚。
所謂「意氣之功」,是指以意領形、重意不重形、意在先 ... 等等,剛開始時意比形最少,且意念要比形先走半米以上,意領形跟。慢慢的,進而不管形,不知道形怎麼走,所謂「己不知、人難知」。由有意、刻意,至意淡、自然、無意,應物自然。所謂氣,是指氣機、氣勢、內外相合,練到程度時,重外不重內,老前輩常說「在氣則滯」,不能管體內之氣,因為刻意要將體內東西逼出,這樣做太慢了。以養生來說,培養內氣是件好事,但在技擊應用上,管氣,則太慢了,也容易僵滯,所謂捨不掉力氣,長不了意氣。意氣是經由不斷的練習而鍛鍊出來、培養出來的,然後經過合理的運用,在得機得勢的情況下,產生適當的效果,由無到有、有變多、多入簡、進而應物自然,最後再入放空的境界。所謂真空妙有,這是我們努力追求的目標。
所謂三道氣圈,是意氣之功,它是由練習拳架、揉手、太極功,自然生成的,練習拳架時,從起式開始就是在練習這三道氣圈。在拳架練習過程中,不斷地訓練平圈、立圈、斜圈、小氣球、大氣球、集中、分散、旋轉、聚集、消失,從起始、運行、終點、變換,這些拳架練習過程中,在定靜中運轉、變化。練習太極功時,神、意、氣的訓練也是不斷在練習這三道氣圈。練習揉手時,要是沒有這三道氣圈,這些基本概念及三道氣圈的皆無法巧妙結合、應用,揉手就無法有所成就。舉凡種種都是與三道氣圈有所關聯,這是汪永泉師爺晚年傳下來的,並不是魏樹人老師獨自發明的名詞,因為早期很多學生沒學到,以致外面有許多奇怪的說法,很多汪師爺晚年所教學生目前尚都還健在,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求証一下,這些人包括像是齊一、王平凡、王詰、盧志明...等人,我在北京就聽到很多奇怪說法,我也都求證過了,魏樹人老師所傳都是老一輩楊家所留下的真法。
所謂三道氣圈,就是(肩圈、腰圈、骻圈),它可以連結起來應用也就是三連架,屬於養生架,也可以分開獨立運用,稱為六斷架,屬於技擊架,結合立圈、斜圈、直線、斜線、曲線、構成一個立體的運轉,再結合天、地、五行,經過適當的練習,就會變成有用的武術。
三道氣圈是意氣之功,它會隨著練習者投入的時間、用心的程度,越來越具體、越來越巧妙,捨掉力氣,氣會越來越強,到老都還不斷進化,這些東西從魏老師身上很明顯可以感受得到。魏師六、七年前曾經對我說,以前輸很多人,後來只有兩位還無法應付,去年那兩位也可以應付了,從1995年到2003年,看到魏師從七十三歲一直到八十歲封山,他的功力不斷進步、突破,更加深我學習的心,原來真正的練對的話,到老都可以不斷轉化、突破、這就是楊氏太極拳可貴的地方。
楊家揉手功法,包含心法、手法、勁法、兵法,理法之多,難以記數。最基本的就有數十種,包含了意在先、十字錯位、背貼氣、球碰壁勁法、錢投鼓勁法、鐘身、鐘鎚、點中求勁法,內容都是所謂的意氣之功。再結合滾、錯、折、磨、搓五大勁法,加上六大鎚法,以及鞭、杆、槍勁法,成為一種特殊的技擊應用體系,有別於推手,一般外面極少流傳。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推手就是揉手,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觀念,簡單來說,揉手就是楊氏太極拳的綜合應用,內含許多技擊技法,實戰意味濃厚。
所謂「意氣之功」,是指以意領形、重意不重形、意在先 ... 等等,剛開始時意比形最少,且意念要比形先走半米以上,意領形跟。慢慢的,進而不管形,不知道形怎麼走,所謂「己不知、人難知」。由有意、刻意,至意淡、自然、無意,應物自然。所謂氣,是指氣機、氣勢、內外相合,練到程度時,重外不重內,老前輩常說「在氣則滯」,不能管體內之氣,因為刻意要將體內東西逼出,這樣做太慢了。以養生來說,培養內氣是件好事,但在技擊應用上,管氣,則太慢了,也容易僵滯,所謂捨不掉力氣,長不了意氣。意氣是經由不斷的練習而鍛鍊出來、培養出來的,然後經過合理的運用,在得機得勢的情況下,產生適當的效果,由無到有、有變多、多入簡、進而應物自然,最後再入放空的境界。所謂真空妙有,這是我們努力追求的目標。
所謂三道氣圈,是意氣之功,它是由練習拳架、揉手、太極功,自然生成的,練習拳架時,從起式開始就是在練習這三道氣圈。在拳架練習過程中,不斷地訓練平圈、立圈、斜圈、小氣球、大氣球、集中、分散、旋轉、聚集、消失,從起始、運行、終點、變換,這些拳架練習過程中,在定靜中運轉、變化。練習太極功時,神、意、氣的訓練也是不斷在練習這三道氣圈。練習揉手時,要是沒有這三道氣圈,這些基本概念及三道氣圈的皆無法巧妙結合、應用,揉手就無法有所成就。舉凡種種都是與三道氣圈有所關聯,這是汪永泉師爺晚年傳下來的,並不是魏樹人老師獨自發明的名詞,因為早期很多學生沒學到,以致外面有許多奇怪的說法,很多汪師爺晚年所教學生目前尚都還健在,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求証一下,這些人包括像是齊一、王平凡、王詰、盧志明...等人,我在北京就聽到很多奇怪說法,我也都求證過了,魏樹人老師所傳都是老一輩楊家所留下的真法。
所謂三道氣圈,就是(肩圈、腰圈、骻圈),它可以連結起來應用也就是三連架,屬於養生架,也可以分開獨立運用,稱為六斷架,屬於技擊架,結合立圈、斜圈、直線、斜線、曲線、構成一個立體的運轉,再結合天、地、五行,經過適當的練習,就會變成有用的武術。
三道氣圈是意氣之功,它會隨著練習者投入的時間、用心的程度,越來越具體、越來越巧妙,捨掉力氣,氣會越來越強,到老都還不斷進化,這些東西從魏老師身上很明顯可以感受得到。魏師六、七年前曾經對我說,以前輸很多人,後來只有兩位還無法應付,去年那兩位也可以應付了,從1995年到2003年,看到魏師從七十三歲一直到八十歲封山,他的功力不斷進步、突破,更加深我學習的心,原來真正的練對的話,到老都可以不斷轉化、突破、這就是楊氏太極拳可貴的地方。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