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勳老師 隨筆錄 (十四)
古老楊式太極討論研究
簡單來解釋「開合相寓、陰陽吸斥、對拉拔長」。所謂雙向力,開中寓合;合中寓開。它是同時的,可以雙向、可以交叉、可以曲直相求。所謂「正山形;倒山形,可以旋轉,像太極圖」。九大理法練到最後,只管開合相寓,它是最基礎的;也是最實用的。但是現代人所打的拳架,大都是開中開、合中合,好可惜!
開合相寓應用時變化萬千,存乎一心。傳統楊式太極拳有神、意、氣的太極功法訓練,恩師所出的楊式太極拳述真續集有詳細說明。
靜坐:據恩師所說聽汪師爺說起楊健侯前輩是有靜坐,但是沒傳下來,我所學是裴鳴宇師爺所傳內功,所謂動靜練氣,個人認為絕對需要靜坐,但是要找真傳,否則效果不大。
進、退、顧、盼、定與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合稱為十三勢,拳經拳論上早就說過了,凡此皆是意,不在形。
現代人把它做種種解釋,但是我個人認為有所偏差,非常可惜!我把我體會;還有我練習的過程簡單說一下,提供各位武友參考;給各位提供另類思考。因為我練習是有層次性的。
進:是人推我進,不是我主動前進,所謂借身後的氣勢。但是必須有開合相寓,也就是同時要有退後的意。身體完全放鬆。這個退後的意,可以在腳底、可以在胯圈、可以在身中垂直線、可以在鐘鎚、也可以心吞意納,加強背後氣勢。四正或是四隅來摧發對方。再往下練,身後有數十、數百人推我之勢,借勢完全摧發到對方身後。我在身空、心靜、神定、借勢、順勢、應勢來摧發對方,這就是進之意。
意想的鐘錘:剛練時可能沒有,但是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後,慢慢會有。我剛練時配合拳架及揉手先意想身如鐘,鐘的頂點在喉頭,底部在胯圈,鐘錘在兩腿之間擺動。等練熟了鐘錘可以「提升、沉落和旋轉」。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鐘錘可以隨意擺動,甚至超過鐘外。所謂守規矩而後脫規矩,脫規矩中合規矩。等程度到了,只要你高興,怎麼用都可以。但是切記一定要開合相寓,當對方用非常大的動量來衝撞你時,你的鐘錘要在對方襠下,或是有一條大索繫在對方身後兩處,這樣才有辦法承受巨人的衝擊。等練出「球碰壁、錢投鼓、鼓盪勁、點中求」等勁法時,才能「借勢、順勢、應勢」摧發對方。
所謂三道氣圈:是肩圈、腰圈、胯圈。是汪師爺晚年所傳老六路的基本功法之一。從起式到收式總共89式,每一式都以三道氣圈為基礎,衍生出三連及六斷架,結合肘圈、立圈、平圈、斜圈、大立圈、大平圈、大斜圈。應用「開合相寓、方圓相生、正隅相化、曲直相求、快慢相勻、兩膊相繫、剛柔相濟、上下相隨、內外相合....」等原理,構成一個立體的太極拳架構及思維。這三道氣圈是意念及氣勢所構成,隨著正確的練習,會逐漸巧妙。只有捨棄力氣,意氣才能越來越強。所謂意氣之功,它是結合內外氣所成。只有內氣:第一:容易損耗、第二:容易被對方察覺、第三:太渺小了!等練達一定程度,自然與天地相結合,輕鬆自在,無我無為,也才能稱為真正的太極拳。三道氣圈是基本功法,一定要結合很多東西,相輔相成。隨時可以「出現、消失、分散、旋轉、變化」。沒人指導;沒練過;沒接觸過,人會說很玄。我以前沒練好:不好用!隨著練習時間;應用,現在比較會用,也比較實用。望能有時間更深入的練習,也希望碰到各派頂尖的高手,做善意的交流,增加經驗;學習人家優點,能用得更巧妙。武術是個大家庭,每個門派都有優點,都有高手,都值得我們敬重跟學習,歡迎大家做善意的交流。謝謝!
退:是意想我身後有數人拉我的尾閭連接的一條繩子。我被拉退,不是我自己退後。所謂借外勢,我處於非常放鬆的狀況,隨時可以應敵,但是同時要有開的意,所謂合中寓開。恩師說退步容易進步難,要以退為進,千萬不能亂退,退是為了取得更有利的機會。但是退的同時要有通出跟透到對方身後之意。等練到程度時,是借身後數十、數百人拉之勢,作用在對方。我體放空,形完全不動,也不管,這就是所謂退之意。
顧:是發出一個念頭,心法、勁法。
盼:是期盼對方有所回應,或是因應對方的回應,順勢、應勢、借勢來處理。
定:是神定。神在內,意氣在外,練到程度,身體要放空,不管中定,只管神定。
推手是太極拳的一部份。雖然可以分為練習及比賽兩大部份。但是非常可惜,因為比賽規則還有訓練方式,引導推手的訓練轉為比較重視運動競技的部份,忽略了太極拳技擊及實戰部份。給一般武術界的朋友的印象,太極拳只有養生及比賽價值,不能實戰。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我是個武痴,我喜歡能實用的東西。就楊式太極拳部份來談,很多種「心法、用法、勁法」。各有優點,各有巧妙。但是很多人被誤導,只有一種──叫太極勁。太極拳是千變萬化的東西,要多學、多知道、多練。要知道,有法有破。我學更多,知道更多。然後用心練習,找不同對手;門派交流。楊式太極拳有六大鎚:鞭勁、竿勁、槍勁、彈勁、冷勁、正勁、側勁、定勁、刀勁、鋸勁、掸勁、擎勁、踏勁、重勁、輕勁、離勁、崩勁、斷勁、拽炸勁、針勁....等。各有優點,各有巧妙。每一種都要理解,要練習。老前輩傳下來這麼多寶貴的東西,我很珍惜,每一樣都用心研究、學習。有感而發,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中華武術技擊技巧提昇,發揚光大!
簡單來解釋「開合相寓、陰陽吸斥、對拉拔長」。所謂雙向力,開中寓合;合中寓開。它是同時的,可以雙向、可以交叉、可以曲直相求。所謂「正山形;倒山形,可以旋轉,像太極圖」。九大理法練到最後,只管開合相寓,它是最基礎的;也是最實用的。但是現代人所打的拳架,大都是開中開、合中合,好可惜!
開合相寓應用時變化萬千,存乎一心。傳統楊式太極拳有神、意、氣的太極功法訓練,恩師所出的楊式太極拳述真續集有詳細說明。
靜坐:據恩師所說聽汪師爺說起楊健侯前輩是有靜坐,但是沒傳下來,我所學是裴鳴宇師爺所傳內功,所謂動靜練氣,個人認為絕對需要靜坐,但是要找真傳,否則效果不大。
進、退、顧、盼、定與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合稱為十三勢,拳經拳論上早就說過了,凡此皆是意,不在形。
現代人把它做種種解釋,但是我個人認為有所偏差,非常可惜!我把我體會;還有我練習的過程簡單說一下,提供各位武友參考;給各位提供另類思考。因為我練習是有層次性的。
進:是人推我進,不是我主動前進,所謂借身後的氣勢。但是必須有開合相寓,也就是同時要有退後的意。身體完全放鬆。這個退後的意,可以在腳底、可以在胯圈、可以在身中垂直線、可以在鐘鎚、也可以心吞意納,加強背後氣勢。四正或是四隅來摧發對方。再往下練,身後有數十、數百人推我之勢,借勢完全摧發到對方身後。我在身空、心靜、神定、借勢、順勢、應勢來摧發對方,這就是進之意。
意想的鐘錘:剛練時可能沒有,但是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後,慢慢會有。我剛練時配合拳架及揉手先意想身如鐘,鐘的頂點在喉頭,底部在胯圈,鐘錘在兩腿之間擺動。等練熟了鐘錘可以「提升、沉落和旋轉」。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鐘錘可以隨意擺動,甚至超過鐘外。所謂守規矩而後脫規矩,脫規矩中合規矩。等程度到了,只要你高興,怎麼用都可以。但是切記一定要開合相寓,當對方用非常大的動量來衝撞你時,你的鐘錘要在對方襠下,或是有一條大索繫在對方身後兩處,這樣才有辦法承受巨人的衝擊。等練出「球碰壁、錢投鼓、鼓盪勁、點中求」等勁法時,才能「借勢、順勢、應勢」摧發對方。
所謂三道氣圈:是肩圈、腰圈、胯圈。是汪師爺晚年所傳老六路的基本功法之一。從起式到收式總共89式,每一式都以三道氣圈為基礎,衍生出三連及六斷架,結合肘圈、立圈、平圈、斜圈、大立圈、大平圈、大斜圈。應用「開合相寓、方圓相生、正隅相化、曲直相求、快慢相勻、兩膊相繫、剛柔相濟、上下相隨、內外相合....」等原理,構成一個立體的太極拳架構及思維。這三道氣圈是意念及氣勢所構成,隨著正確的練習,會逐漸巧妙。只有捨棄力氣,意氣才能越來越強。所謂意氣之功,它是結合內外氣所成。只有內氣:第一:容易損耗、第二:容易被對方察覺、第三:太渺小了!等練達一定程度,自然與天地相結合,輕鬆自在,無我無為,也才能稱為真正的太極拳。三道氣圈是基本功法,一定要結合很多東西,相輔相成。隨時可以「出現、消失、分散、旋轉、變化」。沒人指導;沒練過;沒接觸過,人會說很玄。我以前沒練好:不好用!隨著練習時間;應用,現在比較會用,也比較實用。望能有時間更深入的練習,也希望碰到各派頂尖的高手,做善意的交流,增加經驗;學習人家優點,能用得更巧妙。武術是個大家庭,每個門派都有優點,都有高手,都值得我們敬重跟學習,歡迎大家做善意的交流。謝謝!
退:是意想我身後有數人拉我的尾閭連接的一條繩子。我被拉退,不是我自己退後。所謂借外勢,我處於非常放鬆的狀況,隨時可以應敵,但是同時要有開的意,所謂合中寓開。恩師說退步容易進步難,要以退為進,千萬不能亂退,退是為了取得更有利的機會。但是退的同時要有通出跟透到對方身後之意。等練到程度時,是借身後數十、數百人拉之勢,作用在對方。我體放空,形完全不動,也不管,這就是所謂退之意。
顧:是發出一個念頭,心法、勁法。
盼:是期盼對方有所回應,或是因應對方的回應,順勢、應勢、借勢來處理。
定:是神定。神在內,意氣在外,練到程度,身體要放空,不管中定,只管神定。
推手是太極拳的一部份。雖然可以分為練習及比賽兩大部份。但是非常可惜,因為比賽規則還有訓練方式,引導推手的訓練轉為比較重視運動競技的部份,忽略了太極拳技擊及實戰部份。給一般武術界的朋友的印象,太極拳只有養生及比賽價值,不能實戰。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我是個武痴,我喜歡能實用的東西。就楊式太極拳部份來談,很多種「心法、用法、勁法」。各有優點,各有巧妙。但是很多人被誤導,只有一種──叫太極勁。太極拳是千變萬化的東西,要多學、多知道、多練。要知道,有法有破。我學更多,知道更多。然後用心練習,找不同對手;門派交流。楊式太極拳有六大鎚:鞭勁、竿勁、槍勁、彈勁、冷勁、正勁、側勁、定勁、刀勁、鋸勁、掸勁、擎勁、踏勁、重勁、輕勁、離勁、崩勁、斷勁、拽炸勁、針勁....等。各有優點,各有巧妙。每一種都要理解,要練習。老前輩傳下來這麼多寶貴的東西,我很珍惜,每一樣都用心研究、學習。有感而發,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中華武術技擊技巧提昇,發揚光大!
1 Comments:
靜坐很重要-至於健侯前輩何以未傳耐人尋味據大陸有關其在世傳功夫記載根基不到不教尤其凌空勁即是觀健侯照片甚奇眼露峻厲之氣莫怪乎其一生與人交手即分勝負不留顏面即使傳徒試勁亦然因此流傳不廣今見郭兄不吝所學公諸於世甚感欣慰然所見影片尚無突出之處反倒在台灣吾亦親見文中所見各種勁之威力然其傳承多係自悟爾
張貼留言
<< Home